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山西长治财政多措并举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山西省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分布在11个县区。各县区积极推进试点村建设,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的美丽乡村。一是村容村貌焕发新颜。各试点村域普遍对村庄建设、设施分布、产业培育等进行了合理规划,并按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和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二是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注重将建设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上,着力加大对农产品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优先解决群众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推进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休闲广场、村民节俭办事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休闲广场成为村民业余文化娱乐的主要阵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四是村风民风气象更新。通过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活条件,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健康的乡村文化与生活方式,有效调动了群众建设美丽农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五是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引导发挥乡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率先投工投劳,村干部主动跑项目、跑资金,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乡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党员干部主动做好协调指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在示范村建设中采取每月上报工程进度支出进度等办法,狠抓示范村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采取重点措施和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领导,确保形成合力
坚持把健全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了主管领导牵头抓、财政局局长亲自抓、乡镇领导直接抓、乡村“两委”班子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山西长治财政组织工作组深入一线实地考察,座谈研究发展计划,建立完善了资金投入、长效管护、督查考核等制度。
(二)抓特色示范,确保以点带面
鉴于各试点村风俗民情、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的实际,山西长治财政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有产业基础、特色鲜明的示范村,以点带面,带动各村挖掘特色,形成了既各有特色、又协同发展的态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抓资金投入,确保建设需要
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资金渠道,保障建设投入。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指导各试点县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职能部门农村危房改造、小型水利、河道治理等专项资金,做到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就配套到哪里。二是发挥财政奖补作用。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抓手,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试行“以奖代补”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三是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发动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动员社会资本参与。通过上门宣传、鼓励,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社会投资。
(四)抓竞争立项,确保优中选优
针对财政奖补资金分配问题,山西长治财政在全市试行了竞争立项分配机制。一是确定入围资格,各县上报方案,山西长治财政进行初审、实地核查,确定资格。二是建立评审体系,从规划设计、方案实施、资金整合、项目管理等7个方面,制定评分标准。三是召开评审会,组成专家评审小组,通过“现场陈述、质询答辩、专家打分、综合评定”的方式,最终确定试点县。在竞争立项过程中,坚持三个一票否决:没有规划的一票否决、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一票否决、没有筹资筹劳的一票否决。
(五)抓监督管理,确保规范有序
一是加强资金监管。在县级财政设立资金专户,分村建立项目明细账,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同时,村级成立理财小组,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二是建立民主议事机制。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前期,召开群众大会讲解政策、征求意见,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事一议”、群众代表监督项目实施等方式,保证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自主权和监督权。三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山西长治财政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对试点县、试点村的督查指导,防止了工作出现“不实、不力、不到位”等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突出规划引领,整体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规划先行是基础。要按照国家和省对县域的定位,结合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进行规划。继续采取整合涉农资金、争取社会帮扶、发动群众自筹的方式,完善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抓好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太行板块,做强文旅产业。加快太行山高品位旅游资源开发,整体提升长治太行山旅游的综合价值和品牌价值,立足主体区“一个湿地、三大片区”布局,整合各县区资源,以长治湿地公园、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板山为支撑,进一步实现突破联动,打造成全域一体的“清凉之都”。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严格审批程序和权限,定期对项目村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掌握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长效化、制度化。要继续推进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长治力量,谱写长治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