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政动态 > 正文内容

乡村振兴资金让非遗“黎侯虎”虎虎生威

2025-04-22 08:29 来源: 黎城县财政局

“俺生产的非遗产品‘黎侯虎’之所以能漂洋过海畅销海外,乡村振兴资金可帮了大忙。这批货将飞往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4月9日,山西省黎城县乔老憨家纺棉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乔艳波高兴地说

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俗,后经过3000年历史演变,逐步完善定型于今天。其造型生动、威风凛凛,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第一虎”。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城县古称黎侯国,商周时期“虎”就是黎城境域的图腾,从2005年6月中旬,黎城县西关村塔坡水库边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虎形器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黎城民间虎形器形态各异,分别由玉石、草编、剪纸、根雕、刺绣等材质制作,但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文化传统价值的还是布艺黎侯虎。

黎侯虎憨态可掬的形态、色彩鲜明的装扮、简单质朴的工艺,凝结着黎侯古国3000年的智慧。在黎城,许多人家会在孩子出生时,由家里的长辈亲手缝制一只布老虎,寓意孩子会在布老虎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为了更广泛传承黎侯虎制作技艺,黎城县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为龙头,以乔老憨家纺棉织品有限公司为“链主”,投资3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打造了“黎侯虎”布制品特色产业帮扶基地项目,扶持成立黎城黎侯有礼非遗制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扩大黎侯虎系列产品加工规模,该公司已经通过“农户+公司”的模式,发展了北桂花村“老虎鼻子、耳朵”缝制、赵家山“老虎尾巴、眼睛”缝制、晋福村“老虎花纹、身子”缝制等11个专业村建设……

走进黎侯镇七里店村李少敏家,她正在和几个姐妹在缝制“黎侯虎”,她笑着说: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在家缝缝老虎,一边唠嗑一边做工,在家就能赚钱。农忙了还能帮丈夫种种地,啥也不耽搁,钱也没少挣。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

穿过黎侯古城狭长街巷,在青石尽头便可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小梅的门店——黎城黎侯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小梅正在绣制黎侯虎,巧手翻飞下,针线穿梭中,一只活灵活现的虎眼睛便呈现眼前。“黎侯虎外形讲究威猛和憨态,造型粗、短、胖、圆,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有寓意。”李小梅介绍,黎侯虎选用红黄两种面料,代表喜庆和吉祥;四足向外撇,寓意扎地生根;脑袋微微上扬,透着精气神和孩子般的天真可爱。

目前黎城县用乡村振兴资金打造了11个缝制“黎侯虎”专业村,“黎侯虎”不仅作为一个品牌已经走向全国,畅销上海、北京、珠海等10多个大中城市,在全国许多商场也设了专柜,产品供不应求,而且使360户困难家庭6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长治市财政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22122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6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75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